七月半 祭先人

本周五是农历七月半,也是温岭传统的重要民俗节日。

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“三元”,指正月十五上元,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,相对应的,温岭就有正月半、七月半和十月半三个节日。七月半即中元节,在中国传统中,它又被称为“鬼节”、“盂兰盆节”。

在温岭,这一天,不少地方都要做糕干坯,俗称“起糕干坯”。糕干坯以米粉为原料,按比例掺好,然后倒入水,揉搓成小颗粒,筛好粉粒后,掺上白糖(有时候是在一层米粉上洒一层红糖,再覆盖米粉形成糖夹心层),放入蒸笼中蒸熟。在蒸之前,一般先用刀或尺子划好条块,以便蒸好后分块吃。

据城南等地的村民说,在他们那里,七月半也会吃些桐树叶包。这种小吃是将发酵后的米粉浆,倒在桐树叶上蒸熟。温峤、坞根以及乐清市西门岛等地的居民,平常也喜欢吃桐树叶包。

在温岭做七月半,传统讲究的还要做“八碗”,猪肉、笋干、豆芽、墨鱼之类,有时候,一碗豇豆莳(音)也是必不可少的,它是由煮熟的豇豆加上淀粉做的,是许多人家在这一天必吃的食物。

做七月半,在温岭还有敬祖的意思,这一天与清明节一样,也是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。

八碗的解释:

老早个时候我腾温岭银个八达碗是:
红烧猪肉,
肉皮膏(现在逐渐变为参汤),
猪肚,
黄鱼(一般农村用枪鱼代替),
炒黄鳝,
木鱼(一般也用鱿鱼代替),
小白虾,
白蟹(也可以是青蟹)
简称为温岭八大碗,这是饭局面子,也是红白喜事必备的几样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

相关推荐

家乡的糕干坯

糕干坯在我们温岭原是一种节日的点心。记得童年时,它与桐子叶包一样,只有在七月半节才能享受得到。不过有些人家在造房子上 ...

石莲糊·青草糊·洋菜膏

夏日酷暑难熬,街头巷角常可见卖青草糊、石莲糊这两种我们温岭人最喜欢喝的乡土冷饮的小摊,实际上,不单是温岭,在台州其他 ...

传统鬼节话习俗

又是一年的七月半到了,在民间,七月半是鬼节,据说阎罗王把鬼都放出来,直到月底再关回去,民间就烧七盆八碗给各自的祖宗吃 ...

温岭新赋

转载自张 岳 太平古邑,温岭新城。天逢幸承之时,地享殊观之名。其域依山而傍海,其市物阜而民殷。原属东瓯故土,今为浙东名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