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家居布线人员培养思考

最近在进行一项物联网专业智能家居专业人才培养的课题。其中一篇论文是设计智能工作室,设计的内容是让工作室实现多种智能使用场景。现在缺失的是施工布线的现场经验,根据个人的经验,现在做一些思考。

施工布线包括弱电布线和强电布线,走线采用PVC塑料管套线的方式进行。PVC塑料管的一般外直径是20mm,管子分弱电走蓝色管子,强电走红色管子。管子和管子之间需要四通接口,这个接口现在使用的都是红色,应该也要分开成红色和蓝色。

线缆穿管的问题,拉线的时候要一起拉线,不能单独拉。把线放入管子前,要注意把线理顺,不要存在扭线的现象,这样会增加穿线的难度。如果管内加入一些滑石粉,我觉得会顺利一些,不能用洗洁精之类的,会溶解外皮。穿管一般是先用弹簧折弯管子,然后装线;而不能先穿线,然后用外力弯曲管子。穿线的过程中,讲究的是从起点开始进线,中间并入接线,到最后的总电箱,而不是一根一根电线穿进去。管子拐弯走大弯是非常有必要的,90度弯虽然好看,但是拉线过程中会比较痛苦,也存在拉坏线缆的风险。有些地方的弯度不好控制,比如从开关到顶部,有梁突出的,就要走起码两个90度弯。布线过程中,管子很多时候是分成很多节的,比如过四通时,就会分节,线多比较难穿的时候,可以一段管子一段穿,避免一次性穿长管。

6类的网线一般3根一个管;超5类的网线,一般是;KNX专线2根,超5类网线2根,一根管子是极限;4根6类网线,1根超5类网线,直管拉线都已经非常困难了,严重存在拉断内芯的风险。3根4平方线,2根1平方线,2根2.5平方线,一个管子拉线很困难了,尤其是弯头部分,需要用非常大的力气。

线缆如果走顶的话,房梁需要开孔,穿管时工人也要站梯子作业,相较如果地线走地,地面一般会有2-3公分的水泥浆,地面开槽不太会影响到混凝土层,开槽容易,走线作业容易。

关于线缆的标记,最好是在穿管的同时进行,到最后线缆多了,查线比较困难。

底盒要选用可以拼接的,固定螺丝是可以浮动的,线缆多的地方最好底盒深一些。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